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傳染病防疫措施


由於登革熱病媒蚊在積水處產卵,且雌蚊可分批產卵,約1週後就能羽化為成蚊並成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未孵化的蟲卵可存活長達1年,爰請學校務必每週至少執行1次(如為高疫情地區或風災、下雨過後,應增加次數)病媒蚊孳生源巡查,主動清除積水器物,澈底做到「巡、倒、清、刷」:仔細「巡檢」校園易積水之場所及容器,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清除」,減少容器;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病媒蚊蟲卵,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

 

1、清除校園、教室及辦公室內外積水容器,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降低登革熱流行風險。

2、應落實每日依據「臺北市校園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檢查表」,加強巡檢,逐項完成自主檢核,發現鄰近地區有大型髒亂點/孳生源,請以電話通知當地環保局/衛生局協助清除。

3、外出時做好防蚊措施,穿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

4、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就醫時應告知醫師旅遊史及居住史。

5、校園若有感染之疫情發生,落實校安通報作業,以利掌握校園最新疫情發展。

6、請掌握教職員工生至境外病例地區交流或旅遊之名單,落實追蹤自主健康管理紀錄。

7、學生如有生病情形,不要勉強到校上課,在家休養戴口罩及勤洗手,以免傳染其他家人。

8、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可查閱傳染病最新疫情及衛教資訊。

9、近日登革熱疫情嚴峻,且確診個案大都有台南旅遊史。安排校外教學行程時請慎選路線,並提醒師生必須正確使用防蚊用品,返校後應注意身體狀況。

10、校園椰子樹掉落的樹葉也是病媒蚊孳生源之一。

11、請利用健康教育課程指導學生相關登革熱病因及防疫措施。

12、可以運用疾管署http://kids.cdc.gov.tw/兒童版,進行教學。

登革熱防治海報1


登革熱防疫海報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國小校園愛滋防治宣導資料


國小校園愛滋防治宣導資料

一、愛滋疫情現況:

我國愛滋疫情現況以年輕族群及男男間性行為族群最為嚴峻,愛滋感染者累計通報人數截至1021231日止,已達26,475人,其中15-24歲感染者共5,302(佔全年齡層20.03%),而近年來新增的15-24歲感染者中,9成以上是透過不安全性行為傳染(其中男男間性行為佔8成以上),而部分感染之傳染途徑與合併使用成癮藥物或網路交友導致不安全性行為有關。 

二、愛滋病知識(摘自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

()認識愛滋病毒

愛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愛滋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經由性行為、血液或母子垂直傳染的疾病。愛滋病毒會破壞人體原本的免疫系統,使病患的身體抵抗力降低,當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後,原本不會造成生病的病原體,變得有機會感染人類,嚴重時會導致病患死亡。

 ()傳播方式

愛滋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性行為、血液或母子垂直傳染,故輕吻、蚊子叮咬、日常社交生活,如擁抱、握手、共餐、共用馬桶、游泳、一起上班、上課、共用電話、水龍頭,均不會傳染愛滋病毒。

 ()潛伏期

愛滋病的潛伏期,從感染到發展成為愛滋病患,快者半年至5年,慢者7年至10年或更久。

愛滋病的「潛伏期」是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發病的時間」。另外,感染愛滋病毒的「空窗期」指的是「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可以被檢查出來的時間」。愛滋病毒感染後,通常需要大約612週才可以被檢查出來(現今已有較新的檢驗技術,可將空窗期縮短一半),因此在感染初期,可能檢驗不出來是否已經得到了愛滋病毒,這就是所謂的「空窗期」。空窗期時,病患感染者體內的愛滋病毒數量多,傳染力強,會將愛滋病毒傳染給其他的人。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目前愛滋病毒感染仍無法治癒,感染者必須像糖尿病和高血壓,耐心持續服藥才能控制病情,不規則服藥會導致愛滋病毒產生抗藥性,造成日後治療的困難。此外,必須採行安全性行為以防止不同株病毒重複感染,此為避免後續產生抗藥性病毒而無藥可醫的重要關鍵。

三、有關感染/疑似愛滋之預防性投藥的方式及相關請求協助管道,處理流程如下:

()校園內若發生(疑似)暴露愛滋病毒之事件,例如觸碰到感染者的血液,為釐清是否感染愛滋病毒或其他血液傳染病之風險,可撥打疾病管制署1922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並於暴露後72小時內前往愛滋病指定醫院就診(目前提供預防性投藥之醫院如附錄一),由醫師瞭解暴露之情形,評估是否需使用抗愛滋病毒預防性用藥(目前為自費,需服用28天金額約2萬元,可降低八成感染愛滋的機率)

()對於校內學生遭受到性侵害或發生性行為的情形,亦可透過既有管道尋求預防性投藥的協助,有關醫療費用,衛福部已請所屬各縣()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將性侵被害人愛滋病預防性投藥所需之治療費用納入相關補助作業辦理。另衛福部已將該項補助項目列入「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與托育及醫療費用補助辦法」中,並於10311日起實施
 
 
四、校園愛滋防治教育目標
小學低中年級:
()減少學生對愛滋病流行和被感染的過度恐懼。
()降低對愛滋感染者不必要的排斥行為。
小學高年級:
()瞭解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及預防方式,並體會在未預防的情況下是很有可能被傳染的。
()瞭解愛滋感染者所面臨的處境,願意接納並關懷愛滋感染者。 
五、校園愛滋防治教育之推動策略
各級學校以健康促進學校模式推動愛滋防治教育計畫工作,其行動策略包含「組織與政策」、「健康教學與活動」、「健康服務」、「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及「社區關係」六個部分,說明如下:
()組織與政策
1. 透過學校衛生委員會或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成立學校愛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團隊與籌組人力,並整合重組各項行政人力,輔以社區、家長與學生健康志工社團等,建構學校本位之行政運作機制。
2. 落實學校衛生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各級學校防治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處理要點等相關法規規定,訂定對於學校本身合理且具教育意義之處置和管理辦法。
3. 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學校成員(教職員工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增進人力、物力資源之可近性及設備之可利用性,並有充足之經費,以支持更完善的學校愛滋防治教育工作。
()健康教學與活動
1. 落實國小、國中「健康教育」與高中職「健康與護理」課程中相關愛滋防治教學,並依據不同學習階段,運用多元適切的教學教材,提升學習動機與教學成效,目前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已出版發行之愛滋病防治相關教材,如書籍、手冊、媒體,非常多樣化,可參閱相關網站(如:性教育教學資源網http://sexedu.moe.edu.tw/)獲取最新資訊作為服務項目規劃之參考。
2. 鼓勵教師參加教育、衛生單位或相關團體(例如:杏陵醫學基金會等)舉辦之愛滋防治教育相關之研習訓練課程,提高教學技能、製作教材教具之能力,培養愛滋防治專業師資的知能與輔導能力,以協助推動校內相關活動。
3. 配合重要行事(例如:121日國際愛滋日)辦理多元創意的校園愛滋防治宣導活動,例如:專題講座、藝文競賽、影片欣賞、海報展覽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整體提昇學生愛滋防治的知能。
()健康服務
1. 健康中心提供愛滋防治教育宣導資料(例如:衛教單張、海報、小冊等)
設置網路平台,利用網路互動式問答,進行愛滋防治認知的諮詢指導,並連結
 
1. 衛生、教育網頁(例如:疾病管制署、青少年保健門診網站),提供愛滋資訊。
2. 學校應提供愛滋易感群體之個人或小團體之健康諮詢與心理輔導之服務(例如:性別認同問題等),強化學生安全性行為、性病及愛滋病毒篩檢管道等促進性健康之訊息。(疾病管制署另有委託成立同志健康社區服務中心可供上述相關服務)
()學校物質環境
1. 規劃設置愛滋防治與性教育資訊校園專欄,目的為在校內教職員生心中,建立一長設性的學習角落,內容可涵蓋如:愛滋防治、安全性行為教育之衛教新知宣導,學生學習成果作品等,除衛生機構所提供之海報、宣傳單張外,還有可以配合學校辦理愛滋防治教育海報、漫畫與標語競賽活動,獲得優勝作品得以張貼於專欄。
2. 輔導室諮商環境與設備,為發揮愛滋防治、性健康促進指導與輔導之效力,物質環境建置是相當重要的,透過顏色與情境呈現溫馨感覺,讓前來尋求諮商的師生皆可以感受到溫暖的人情味,更可以讓需要協助的對象打開心防,侃侃而談。
()學校社會環境
1. 在學校社會環境方面,能在尊重關懷接納的氛圍下,建立和諧人際互動(含師生、性別間)關係,使校園成為有益健康的學習環境。
2. 營造全校師生對愛滋防治教育活動的支持與合作,增進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取向等人際關係的尊重,配合學校重大活動如校慶、家長日等,規劃辦理校園愛滋防治教育月之系列活動,塑造校內重視性教育之氛圍,並建立綿密的支持網絡,利於工作之推動。
3. 增進對愛滋感染者的關懷與接納態度,透過參與相關活動,如:紅絲帶活動(關懷愛滋)等,增進友善支持的社會環境。
()社區關係
1. 辦理愛滋防治暨性教育親職講座,針對家長、社區民眾辦理主題講座或行動劇表演,提供社區居民愛滋防治衛教資訊。
2. 運用電子媒體(如健康網站、校園廣播、電子告示板)以及辦理成果觀摩會等,以倡導、宣傳健康資訊並引發學校成員及家長的關心及參與。結合社區衛生、醫療、教育機構以及團體(例如:同志諮詢或性別實務相關專業之民間團體)之資源或專家學者,入校結盟協同辦理愛滋防治教育相關宣導活動,將安全性行為、成癮藥物使用和網路交友增加不安全性行為之風險列為重要宣導內涵,加強學生性別認同、身體保護知能及愛滋防治觀念,積極推廣多元性別教育及尊重多元性別文化。
 
 

諾羅病毒防治重點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可能經由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請加強衛生教育宣導,包括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生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養成勤洗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校園內應提供完善充足的洗手設備,並備有肥皂或洗手乳,以利維護個人衛生。

1、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

2、      澈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3、      澈底煮熟食物。

4、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

5、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6、      被污染的食物或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7、      為預防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餐飲從業人員(廚工),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登革熱疫情升溫,健康國小防疫措施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目前累積在台病例已達6872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防止登革熱流行,最重要的是落實清除孳生源,學校有以下措施:

一、清理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

1、一樓及地下室排水溝蓋、陰井溝蓋加裝不銹鋼砂網。

2、清除因颱風造成的積水、落葉、樹枝、雜物等。

3、清理各樓層排水漏水口,避免因堵塞造成積水。

4、清理校內各區積水容器,如盆栽、空瓶、空罐、接水桶等。

5、啟動校內防疫小尖兵,定期巡檢校園清除孳生源。

6、生態池蓄養鬥魚,以清除孓孑孳生。

二、進行校內外掃除及消毒

1、七月進行校外人行道消毒。

2、八月廿日校內大掃除。

3、八月廿四日校內消毒。

三、防疫宣導及其他

1、因應登革熱疫情,調整畢業旅行日期。

2、兒童朝會進行登革熱防疫宣導,電視牆播放相關訊息。

登革熱防治措施


教育部、教育局來文有關傳染病防疫措施

由於登革熱病媒蚊在積水處產卵,且雌蚊可分批產卵,約1週後就能羽化為成蚊並成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未孵化的蟲卵可存活長達1年,爰請學校務必每週至少執行1次(如為高疫情地區或風災、下雨過後,應增加次數)病媒蚊孳生源巡查,主動清除積水器物,澈底做到「巡、倒、清、刷」:仔細「巡檢」校園易積水之場所及容器,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清除」,減少容器;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病媒蚊蟲卵,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

 

1、清除校園、教室及辦公室內外積水容器,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降低登革熱流行風險。

2、應落實每日依據「臺北市校園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檢查表」,加強巡檢,逐項完成自主檢核,發現鄰近地區有大型髒亂點/孳生源,請以電話通知當地環保局/衛生局協助清除。

3、外出時做好防蚊措施,穿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

4、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就醫時應告知醫師旅遊史及居住史。

5、校園若有感染之疫情發生,落實校安通報作業,以利掌握校園最新疫情發展。

6、請掌握教職員工生至境外病例地區交流或旅遊之名單,落實追蹤自主健康管理紀錄。

7、學生如有生病情形,不要勉強到校上課,在家休養戴口罩及勤洗手,以免傳染其他家人。

8、疾病管制署http://www.cdc.gov.tw可查閱傳染病最新疫情及衛教資訊。

9、近日登革熱疫情嚴峻,且確診個案大都有台南旅遊史。安排校外教學行程時請慎選路線,並提醒師生必須正確使用防蚊用品,返校後應注意身體狀況。

10、校園椰子樹掉落的樹葉也是病媒蚊孳生源之一。

11、請利用健康教育課程指導學生相關登革熱病因及防疫措施。

12、可以運用疾管署http://kids.cdc.gov.tw/兒童版,進行教學。